第一百八十八章:诸藩国王培养计划(中)
方孝孺不紧不慢地回答道:“圣人认为,国君当垂拱而治,从谏如流。国家的治理自然由国君手下的佐官去负责,国君只需要赏罚分明,任用贤者为辅政大臣,国家便可大治。” 周《尚书·武成》:“惇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 後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“垂拱而治”,b喻统治者不做什麽,却能使天下太平,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 “无为而治”并不是什麽也不做,而是不过多地g预、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,即是以制度治国,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,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。 朱高煦又问道:“垂拱而治,择贤者而任之,从谏如流,那何人是贤者?韩非子认为‘贤者之为人臣,北面委质,无有二心;朝廷不敢辞贱,军旅不敢辞难;顺上之为,从主之法,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。故有口不以私言,有目不以私视,而上尽制之。’先生以为然否?” 方孝孺答道:“臣认为,贤者当是德才兼备之人。” “韩非子的说法显然不对,因为贤臣遇到昏庸糊涂的国君,他便无用武之地了。毕竟,昏庸之君喜用投机小人,根本不知何为贤臣。对昏庸之君来说,那些整日进谏的臣子很讨厌。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因此,识人用才,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。” 朱高煦道:“先生说贤者是德才兼备之人,那什麽是德,什麽是才?德与才的界限又在哪里?如果说一个大字不认识的屠夫,他品德高尚,拾金不昧,乐善好施,但能委任他为县令,去治理一县百姓吗?” 这话一出口,